1949年1月28日凌晨,呼啸的北风摇晃着棺材,北方大地依旧笼罩在漆黑的夜色中。
这时,毛主席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的一间土屋里,因为面前的那份电报整夜都没合眼。
没过多久,窗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,随后门就被打开了。
周总理和朱德迅速进了屋,没时间抖掉肩上的雪花,就直接走到毛主席跟前。
听说老蒋要释放冈村宁次?简直是开玩笑吧!
朱老总说着,用力一拳打在了桌子上。
一旁的周恩来也皱起了眉头,深深地叹了口气,张了张嘴好像要说什么,但最后还是没说出口。
望着那人,毛主席没有说话,默默地掐灭了手里的烟。
这时,周恩来才注意到地上有两团被揉皱撕烂的电报纸,看来毛主席对这件事也很生气。
过了好一会儿,心情沉重的毛主席终于说话了,他的声音虽然有点沙哑,但依然能听出他态度的坚定。
老蒋这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“活靶子”……无论如何,一定要把那家伙抓回来!
大家都知道,冈村宁次在日军侵华时扮演了重要指挥角色,后来也被列为二战结束后的重大战犯之一。
为什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会放走这个罪大恶极的坏人呢?
毛主席在夜里发出了紧急追捕命令,最后能不能拦住呢?
这段历史背后,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?
刚开始,日军全面侵华的时候,冈村宁次虽然官职不小,但他只是第十一军的司令官,并不是核心人物之一。
1944年,他担任第六方面军司令官期间,带领部队攻占了桂林、南宁、柳州等城市,打通了粤汉和湘桂两条铁路线,这样就能和被日军隔离开来的东南亚地区的日本军队取得联系。因为这些功劳,他后来被任命为侵华总司令官。
他在我国领土上发动侵略的那几年里,可以说是罪恶累累。
不仅在华北地区连续进行了五次“加强治安”的行动,还大力实施了臭名昭著的“三光”政策。
1945年9月9日,南京举行了日本投降仪式。从那时起,就一直有人要求严惩冈村宁次。
从法律程序和公众意见来看,审判这位曾经的侵华日军最高军事长官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投降仪式一结束,冈村宁次就像是消失了一样,无影无踪。
他到底去了哪里呢?
原来,蒋介石悄悄把他藏了起来。
从1945年9月到1948年3月,大约三年的时间里,冈村宁次以“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”的身份,在南京过着平静的生活。
投降仪式一结束,他就被当时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送到了南京总统府,与蒋介石会面。
那时候的老蒋真是志向远大。
话说回来,根据当时的形势,他几乎是稳操胜券的一方。
在兵力上,反动派军队人数超过430万,不仅拥有海军和空军,还有许多重型武器,并控制了全国四分之三的兵工厂。相比之下,解放军总人数只有120多万,重型武器非常匮乏,连一艘军舰或一架飞机都没有。
从控制范围来看,反动势力占据了全国近四分之三的土地,而且所有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都在他们掌控之中。
而且,老蒋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,这一点在1943年底的开罗会议上得到了证明。
在决定战后秩序的重要会议上,老蒋和美国总统罗斯福、英国首相丘吉尔坐在一起,显得非常风光。
正因为这样,老蒋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,甚至觉得自己能和罗斯福平起平坐。
当他第一次见到冈村宁次时,两人就做了一笔不正当的交易。
冈村宁次在南京的反动政权中扮演了“军事顾问”的角色,实际上他成了蒋介石日后发动内战的重要智囊。
老蒋答应他,只要帮忙办事,不仅保他性命,事成之后还能恢复自由。
在红军时期,蒋介石曾经多次调集大量兵力,对中央苏区发起了三次“进攻”、四次“联合进攻”和五次“围攻”。
除了在第五次“围剿”中侥幸获胜之外,其他的战斗都以失败告终。
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中虽然遭遇挫折,但通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成功转移,并在大西北创建了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。
从这些情况来看,蒋介石在军事上的能力远远不如毛主席。
老蒋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,因此他急切地想找一个盟友,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冈村宁次。
就这样,两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。
南京反动政府的这种做法,真的引起了不少风波。
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,南京的反动政府最后才勉强同意将冈村宁次送往上海接受审判。
当然,“候审”并不是说一到上海就要立刻进行审判,而是要等一个合适的时间。
在蒋介石和他的手下们操作下,这场审判又被拖了差不多半年。
1948年8月底,冈村宁次以治病为由,被人从监狱接出,随后住进了上海黄渡路的一处普通民宅。
面对这样的结果,大家都不满意,纷纷走上街头,抗议南京政府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。
当时,国际上也有人批评蒋介石放任冈村宁次的做法。
毕竟这个人是二战轴心国的甲级战犯,作为名义上的同盟国中国战区的“最高统帅”,蒋介石理应从重、从快地处置他。
那时候正是解放战争的重要时刻,特别是辽沈、平津、淮海三大战役结束后,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损失严重,这也就预示着蒋介石的统治即将崩溃。
于是,老蒋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,便不再遮掩。在他的指示下,军事法庭在1949年1月26日宣布,决定释放冈村宁次,不追究他的责任。
这消息一出,全国人民都震惊了。
毛主席在西柏坡接到电报后,气得整晚都没睡着。
很久以前,毛主席就猜测,蒋介石在军事上连连受挫后,肯定会因为愤怒和羞愧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。
然而,他没想到的是,他竟然要释放冈村宁次这个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“战争狂人”。
当周恩来和朱德急忙赶到时,毛主席叹了口气,低声说:“蒋介石这是给我们设了个陷阱啊……如果不把冈村这个罪犯抓回来,怎么对得起南京城的30万亡灵?怎么对得起那些受日军欺负的老百姓?”
作为多年的老战友,周恩来和朱德非常清楚,此时毛主席的心情是多么沉重。
他们俩心里也充满了悲伤和愤怒。
没过多久,毛主席用力抽完最后一口烟,把烟头使劲踩灭,终于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抓回来重新审一审。
只见他拿起手边的钢笔,在信纸上飞快地写起来。
那是他亲自写给刘伯承和粟裕的信,并在信封上大大地写了“特急绝密,亲启”六个字。
三大战役结束后,长江以北地区已经没有了战斗。此时,二野和三野的主要部队正在长江北边集结,准备发起渡江战役,随时等待命令。
毛主席给陈、刘、粟三人写信,是为了提醒他们要时刻关注冈村宁次的行动。
如果他想逃跑,就设法阻止;如果他躲藏起来,解放长江南岸后就进行全面搜索。
总之,事情要有结果,人要么平安回来,要么要有确实的消息。
粟裕收到密信后,马上把命令传达给了部队,要求他们在过江后,全力追捕日军战犯。
1949年4月23日深夜,时任第三十五军侦察科长的张至善带领十几名侦察兵,接到任务后悄悄前往南京鼓楼医院执行突袭任务。
在夜色的掩护下,队伍悄悄接近医院,解决了两个守卫的士兵。接着,十几个人一个接一个地从窗户进了医院。
深夜突然袭击鼓楼医院,是因为他们得到消息,冈村宁次可能躲在那里。
张至善他们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搜查,几乎把整个医院都翻遍了,还是没找到冈村宁次。
就在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,寂静的夜空中突然响起了几声枪声。
“糟糕,让他逃了!”
张至善醒悟过来后,急忙跑出医院。当他跑到楼下时,只见两个模糊的人影先后上了辆老式黑色轿车,然后车子就开走了。
在不远处,负责看守和侦查的小兵受了伤,躺在地上,身体不停地发抖。
看到这种情况,张至善赶紧跑过去查看他的伤情。那个小战士哭着说:“那两个人说的是日语,快……快追上他们。”
张至善明白,那两个乘车逃跑的人很可能就是冈村宁次,但现在要去追赶他们已经来不及了。
最后,冈村宁次坐船平安回到了日本。
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,心里虽然不愿意接受,但只能把怒气压在心底,紧握的拳头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。
在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中,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,日本侵华军队的暴行多得数不胜数,难以全部列举。
南京大屠杀、重庆遭受的空袭、日军“731部队”进行的毒气实验……这些都是让无数无辜百姓流血流泪的悲惨历史。
令人愤怒的是,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为了私利,竟然放过了罪魁祸首之一的冈村宁次。
更让人生气的事还在后面。
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,一些曾经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,竟然计划组建了一个叫做“战友会”的团体。
刚回到日本不久,已经六七十岁的冈村宁次竟然被邀请担任副会长,并且还去了各地做演讲,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右翼势力(也就是常说的“鹰派”或“强硬派”)的影响。
因此可以看出,冈村宁次并未认识到自己在战争时期所作所为的严重错误。
没过多久,逃到宝岛的蒋介石在台北郊区的阳明山建立了所谓的“革命实践研究院”,用来培养各种军政干部。冈村宁次也被请来当高级军事教官。
1950年,当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,曾经显得不可一世的美军遭遇了重大挫折。
志愿军在装备、补给和火力支持等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,竟然在首次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,消灭了超过一万五千名敌人。
这时,美国军队再也按捺不住了。
作为“联合国军”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想出了一个计划,他打算请冈村宁次来做自己的军事顾问。
当这个消息传到北京,毛主席心里特别生气。他在给志司的电报里这样写道:
靠着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战和彭老总的英明领导,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保卫国家的重要战役,保障了边疆长时间的和平稳定,确实达到了“先发制人,避免后患”的战略目标。
1953年,毛主席访问苏联时,和斯大林聊起天来,无意中提到了冈村宁次,毛主席直言不讳地把他称为“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活证据”。
老话说,“做了坏事终究会受到报应”。冈村宁次干了不少坏事,虽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,但他晚年的日子过得非常凄凉。
冈村宁次总共有两个孩子。
冈村宁次的小儿子冈村武在年幼时因患猩红热不幸去世,而他的长子冈村忠则在1962年突然离世。当时冈村宁次已经78岁高龄,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。
自那以后,他总是情绪低落,直到1966年9月因心脏病突然离世。
配资盘股票配资网,外盘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最新消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