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马小杰
近日,庆祝“八一”建军节等多场主题文艺活动在潍坊寿光举办。这一场场精心编排的文艺演出,是潍坊寿光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近年来,潍坊寿光市全力发挥基层文联“团结引导、联络协调、服务管理、精益求精”作用,按照有阵地、有队伍、有制度、有品牌、有保障“五有标准”打造县级“文艺之家”,推动基层文艺协会和文艺事业健康发展,取得较好成效。工作做法先后被《精神文明报》《中国艺术报》《文联工作通讯》、中国文明网等媒体报道。
变“不定”为“固定”
为文艺协会“安好家”
没有固定场所是县级文艺协会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,协会日常办公、召开理事会、交流研讨、组织培训等需要租用场所或临时找场地。对此,寿光市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时,便将文艺事业发展纳入整体规划,建设了600平方米的“文艺之家”,设会议室、乐舞室、工美坊、文学社、书画苑等。根据协会特点,1-2个协会共用1所办公室,先后为18家协会安下了“家”。“文艺之家”虽然不大,但桌椅、电脑等基本配套设施比较齐全,可满足30人左右的小范围活动,每天早8点至晚22点对外开放,经常有会员三五人或十几人到“文艺之家”交流、排演,真正让会员找到了“家”的感觉。
展开剩余77%建“组织”定“制度”
让协会发展“更规范”
“文艺之家”成立后,寿光市文联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、机制制度建设抓起,努力把“文艺之家”作用发挥好。
成立“党建联盟”,加强党的领导。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头号工程,组建了文艺协会“党建联盟”,通过成立党支部、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措施,把“三会一课”“主题党日”等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里,持续加强协会领导班子建设,切实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贯穿到协会发展的方方面面。2022年,“文艺之家”、摄影家协会被评为潍坊市首批“基层文联组织建设示范单位”。完善管理办法,促进规范发展。制定《寿光市文艺之家管理办法》《寿光市文联直属协会财务管理办法》等系列制度,完善请示汇报、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,为协会规范发展、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保障。完善考核机制,激发内生动能。出台《寿光市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工作成效评价办法》,对各协会文艺创作、文化活动等进行全面评价,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奖励补助等次、评先树优名额,激励协会之间比学赶超。在“文艺之家”带动下,寿光市文艺协会由15个增加到18个,注册会员由2000人增加到3500多人。
搭“舞台”给“保障”
为文艺事业“增动能”
文艺爱好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多的舞台展示、更好的培训机会和更优的发展环境。对此,坚持政府多搭台、文联多搭桥,为协会发展创造更好“软环境”。
优化奖补政策,增强发展后劲。制定《寿光市群众性文体协会补助奖励办法》,每年根据各协会工作评估情况进行资金奖补。创新设立“圣都文化奖”,每年对优秀文化作品、优秀文化人才进行奖励,并以党委政府名义进行表扬。对入选国家级、省级文艺协会的会员,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奖励。搭建多样舞台,让协会多唱戏。将“公益巡演”列入民生实事,每年组织公益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,以“政府购买服务”模式、补助参与的文艺协会和团体,为协会会员提供展示自我、服务群众的舞台。加强培训交流,助力会员成长。实施文艺“培青工程”,组织协会班子和骨干会员与会员“一对一、一对多”传帮带。鼓励和帮助协会向上对接,邀请全国全省“名家”“大家”,来寿光办展办会、交流研讨,让会员与“大家”面对面,先后培养国家级会员180人、省级会员380人。
抓“特色”立“精品”
助协会发展“创品牌”
聚焦重大主题、优秀传统文化“两创”,引导协会搞创作、出精品、创品牌。建立文艺创作、文艺发展重点项目库,鼓励和引导协会会员扎根基层、创作精品,先后获得省市级文艺奖项300多项。其中,动漫剧《农圣贾思勰》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,《看云起》入选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,文学作品《少男少女》《半生罪 半生爱》《种·梦》《天水谣》,摄影作品《菜农的凌晨》《海岸线的夏天》获泰山文艺奖。引导协会在优秀传统文化“两创”、山东手造工程中打头阵、谋创新,深入开展“送戏下乡”“非遗进校园”“美德健康新生活宣讲”等活动,让传统文化真正“沉下来”“传下去”“新起来”。创新举办传统工艺设计大赛,建设非遗手造文化街、“菜都·文博苑”数字平台,推出手造名品60余项,10余款产品入选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。
由“聚集”到“聚变”
融文明文艺“共成长”
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文联、文艺协会发展重要议事日程,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互融共进。聚焦重大主题搞实践,凝聚民心力量。围绕建党节、国庆节等重大时间节点,组织文艺战线下基层、搞展演,唱响主旋律,弘扬正能量。创新举办全民文化周、城市记忆影像展、四季网络摄影展等特色文化活动200余场次。3名群众歌手在全市青年歌手大赛中夺奖,《江山如画》获2024年全市广场舞决赛“十佳奖”,菜农之家艺术团入选省优秀文艺团队。4人分别入选全国书法、美术作品展,2幅作品入选省乡村振兴成果展,京剧《春来边区》入选省优秀剧目,推出文艺人才报道40余期。聚焦群众需求送文化,弘扬时代新风。在“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”设立文艺志愿服务专区,成立了23支志愿服务队伍,围绕群众文化需求,每年组织开展“我们的中国梦”文化进万家、新春文艺走基层、戏曲进校园等志愿活动30余项、600多场次。摄协实施“乡村记忆”工程,为976个村编印乡村记忆画册20多部,舞协培养乡村舞蹈队带头人4000多人次。每月“跟我学艺术”全民艺术普及活动,获评2022年度潍坊市文联工作创新创优案例。聚焦结对帮扶抓服务,助力乡村振兴。组建公益性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,与文明实践示范村(社区)一对一结对帮扶,围绕“文学艺术浸润心灵”“书画进家美家”“音乐、舞蹈公益培训”等六大主题,每月到结对村(社区)铺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。作协为洛城街道屯西村提供创意和文化指导的“仓颉汉字艺术馆”,2023年成功获评“AAA级旅游景区”。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盘股票配资网,外盘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最新消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